市场规模近26万亿元,“坐拥”超6000万投资者……银行理财“半年报”出炉
权威、深度、实用的财经资讯都在这里
经历了打破刚兑、净值化转型等变革的银行理财市场正以稳健的势头继续扩张。
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8月13日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2021年上)》显示,截至6月底,理财产品存续规模达25.80万亿元,同比增长5.37%,上半年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4137.51亿元。截至6月底,净值型理财产品存续规模20.39万亿元,占比近八成;而保本型产品持续压降,截至6月底存续余额0.15万亿元,同比减少90.68%。
行业专家认为,投资者正逐渐接受银行理财转型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对净值型产品的接受程度提升,自身风险意识增强,在挑选理财产品时逐渐趋于理性。如今,我国银行理财已经成为资管市场重要参与者和百姓投资理财的主要选择。未来应进一步提升投资者教育,打破刚性兑付,实现“卖者尽责”与“买者自负”有机统一。
投资门槛降低使投资者数量增长
对净值型产品接受度提高
毫无疑问,投资者培育是银行理财打破刚兑、净值化转型全局中的重要一步。经过近年来的投资者培育,银行理财市场的各类投资主体,在数量、类型、风险偏好、投资喜好等方面呈现出哪些变化和特点?
报告显示,2021年上半年,随着新产品不断发行,同时理财新规后产品起售金额的大幅下降,持有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数量增长尤为明显。
前6个月,投资者数量增长1975.25万,截至6月底达6138万,较年初增长47.45%,同比增长137.71%。其中,个人投资者新增1965.99万。
“在经历了资管新规出台、理财产品存续规模短暂下降之后,理财产品存续规模重新回到了平稳增长的趋势中。”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认为,这一方面体现银行理财逐渐适应了资管新规要求;另一方面从需求端看,意味着投资者逐渐接受银行理财转型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对净值型产品的接受程度提高。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张伟认为,经过三年多的投资者培育,投资者逐渐适应、了解银行理财产品与存款的区别,风险意识增强,在挑选理财产品时也趋于理性,注重与自身风险偏好相匹配,也不再盲目追求保本收益。此外,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波动较小等因素,助推银行理财规模企稳。
投资者数量增长还得益于投资门槛的降低。曾刚表示,理财子公司销售理财产品的门槛是1元;而过去银行销售理财产品的门槛为1万元。这为银行理财投资者规模的扩大创造了条件。
“随着获批的理财子公司逐步开业,长尾客户持续增长,这让普通大众也能享受到理财服务,而且这些客户也具有一定成长性,可以为银行理财发展提供潜在空间。”曾刚表示。
报告披露的数据,也佐证了投资者对于净值型理财产品的接受程度正在不断提高。截至6月底,持有净值型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数量占比为94.80%,较去年同期增加约24个百分点。
从投资者的风险偏好看,中低风险产品更受欢迎,体现出银行理财产品的受众相对厌恶风险。
截至6月底,投资者大多持有风险等级为三级(中)及以下的理财产品,其中持有二级(中低)风险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数量最多(占比58.19%),持有总金额也最大(占比68.61%)。
而投资者理财资产分布较为集中,近八成投资者仅同时持有一家机构发行的理财产品。
“后资管新规时代,银行理财仍是百姓投资理财主要选择。”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建议进一步加强投资者教育。他表示,我国银行理财发展时间短,投资者专业素质和风险承受能力一般;此外,从监管部门公布的数据看,一季度涉及理财类业务投诉4510件,环比增长35.1%,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银行理财发展与投资者需求之间还有差距。下一步,要提升投资者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坚决打破刚性兑付,实现“卖者尽责”与“买者自负”有机统一,推动银行理财健康可持续发展。
前六个月累计兑付客户收益4137.51亿元
上半年,在市场利率平缓下行、资管行业打破刚兑的大背景下,理财产品收益率保持稳健。
6月份,理财产品加权平均收益率为3.52%,较年初减少37BP,较去年同期增加7BP,高出10年期国债收益率42BP。
上半年, 理财产品加权平均收益率最高为3.97%、最低为2.96%,收益率波动相对平稳。
前六个月理财产品累计兑付客户收益4137.51亿元,其中理财公司产品累计兑付客户收益779.33亿元。
报告认为,刚兑预期逐步打破,“破净”现象波澜不惊。据初步统计,上半年新发行的产品中共有1173只产品曾发生过跌破初始净值现象,约占全部新发产品总数的4.59%;到6月底,只有139只产品仍低于初始净值,仅占当年发行产品总数的0.54%。
“‘破净’产品结构以长期限、封闭式为主,配置资产以‘固收+’策略居多。”报告认为,虽然产品净值短期可能受市场波动影响,但长期运行仍然稳健。
曾刚表示,银行理财收益,受制于金融市场的收益水平。其未来趋势变化受货币政策走向和市场流动性变化影响。未来一段时期,货币政策还是以降低实体经济实际融资成本为主要导向,预计整体的收益水平保持相对平稳。
理财产品投资权益类资产的占比为4.08%
总体看,债券仍为银行理财的主要配置资产,权益类资产配置占比不足5%。
截至6月底,理财产品投资资产合计28.6万亿元,同比增长2.31%;投向债券类、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权益类资产余额分别为19.29万亿元、3.75万亿元、1.17万亿元,分别占总投资资产的67.31%、13.08%、4.08%。
此外,银行理财持有现金及银行存款2.77万亿元。
曾刚认为,银行理财当前在投资端的分布,受制于银行理财客户的风险需求特征。银行理财客户以中低风险偏好为主,银行理财投资权益类资产有上升空间,但上升空间有多大则取决于客户端风险偏好的变化。净值化的一个特征是,要根据资金来源端的风险偏好和期限,来决定资产端的资产配置和期限。也就是资产端投资结构特征一定要体现资金来源端客户的风险偏好。
对于银行理财配置权益类资产,张伟认为,空间还很大,尤其是对于理财子公司而言,未来配置权益类资产的占比有望大幅提升。考虑到银行理财产品有风险而且收益相对较低,如果银行理财继续大比例投向固定收益类资产,一些投资者可能对其缺乏耐心。
但他也认为,加大配置权益类资产有一个过程,因为需要建立专业化投研团队,这是过去银行内部的理财业务条线所不具备的;而理财子公司或受制于薪酬激励机制,薪资水平与公募基金相比可能缺乏竞争力,使其建立高质量投研团队存在一定挑战。
编辑:陈羽
往期回顾 |
7个专项小组重拳出击!19家科创板网下投资机构违规报价遭处罚!
本期责任编辑:张晓光
监制:浦泓毅
▼
版权声明
上海证券报微信保留本作品的所有权利,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否则将被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热线:王老师 021-38967805;版权合作:范老师 021-38967792。
好看,你就点一下!